2025年钢结构工程有以下新趋势:
政策与市场层面
政策支持力度加大: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钢结构作为可回收、低碳的建筑形式,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,如绿色建筑补贴或碳积分政策等。同时,住建部“十四五”规划要求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0%以上,钢结构因快速施工、工业化生产的优势,会在学校、医院、保障房等领域加速普及。
市场需求多元增长:新基建如数据中心、5G基站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光伏支架、风电塔筒等对轻型钢结构需求会增长。城市更新中的老旧小区改造、智慧物流园区建设,以及工业厂房向大跨度、智能化转型,都将催生钢结构需求,特别是在钢结构住宅试点项目方面,在人口密集城市可能成为新增长点。
技术创新层面
数字化与智能化:BIM与物联网结合将实现钢结构设计-生产-施工全流程数字化,提升精度并降低损耗。同时,自动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,机器人焊接、3D打印技术会更广泛地普及,提高构件生产效率,推动行业向“智能制造”转型。
新材料应用拓展:高强钢、耐候钢及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将上升,有助于降低结构自重并延长结构寿命,从而更好地满足超高层、大跨度建筑的需求。
产业竞争与合作层面
行业集中度提升:大型央企等头部企业会通过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,中小厂商面临成本压力,部分会转向特种钢结构、装饰一体化等细分领域。
产业链协同加强:设计院、钢厂与施工企业将加强合作,形成EPC模式,为客户提供“一站式”解决方案,提高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。
国际化加速: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背景下,东南亚、中东等地区基建需求旺盛,中国钢结构企业将凭借成本和技术优势承接更多海外项目。同时,会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与交流,推动国内钢结构标准的国际化进程,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|